在北京“一牌难求”的背景下,车牌租赁成为部分车主与租客的“灰色选择”,但这种未受法律保护的交易,在车牌所有人突然离世时,往往会让租客陷入被动。面对车辆无法正常使用、产权归属模糊等问题,租客需按“止损-确权-过渡”三步法理性应对,最大程度降低损失。京科易贷京牌小编小雨就来聊聊如任何操作
第一步:紧急止损,固定关键证据
车主离世后,租客首要任务是避免因证件缺失或权属争议导致车辆被扣、无法上路。需第一时间整理两类核心材料:
- 租赁相关文件:包括双方签署的《车牌租赁协议》(即使协议无法律效力,仍可证明租赁关系)、租金转账记录、沟通聊天记录,重点标注租赁期限、费用金额、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。
- 车辆实际使用证据:如近6个月的加油凭证、保养维修记录、违章处理单据、停车场缴费记录等,证明租客是车辆的实际使用人,避免被认定为“无权占用”。
同时,需立即联系车主家属,明确告知车牌租赁情况及车辆当前状态,避免家属因不知情而申请车辆查封或挂失。沟通时建议录音,留存“家属已知晓租赁关系”的证据,防止后续家属否认引发纠纷。
第二步:厘清权属,对接继承流程
北京车牌本质是行政许可,无法作为遗产继承,但登记在车牌下的车辆属于动产,可由继承人继承。租客需围绕“车辆归属”与家属协商,核心是明确继承人是否同意继续履行租赁协议,或是否愿意配合办理车辆过户。
- 若继承人同意继续租赁:需重新签订《补充协议》,明确新的出租主体(继承人)、租赁期限、租金支付方式等,同时要求继承人提供身份证、户口本、继承权公证书等文件,到车管所备案(非过户,仅留存继承人信息),避免后续因主体变更导致纠纷。
- 若继承人不同意继续租赁:需协商车辆处置方案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车辆作为车主遗产,继承人有权要求返还,但租客可基于《车牌租赁协议》要求继承人赔偿“剩余租期的预期损失”(如已支付的租金、重新租赁的差价)。协商一致后,需签订《车辆交接协议》,明确车辆返还时间、赔偿金额及支付方式,避免口头约定留隐患。
需特别注意:若租客与家属无法协商一致,切勿强行占用车辆。可通过向法院提起“占有物返还纠纷”诉讼,提交前期整理的证据,请求法院判决“优先处理车辆使用权”或“赔偿损失”,通过司法途径确定权利义务。
第三步:规划过渡,降低用车影响
在处理纠纷期间,租客需同步解决“无牌可用”的现实问题,避免影响日常出行。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两种过渡方式:
- 短期过渡:若车辆仍在年检有效期内,且无抵押、违章未处理等问题,可暂时使用原车牌上路(注意:车主离世后,车牌不会立即失效,通常需待车辆年检到期或继承人办理注销手续后才会被收回),但需尽快与家属达成一致,避免因车牌被注销导致车辆无法上路。
- 长期解决方案:若协商无果或纠纷耗时较长,建议提前寻找新的合规用车方式,如租用带牌二手车(需确认车辆产权清晰、无抵押)、申请新能源车牌(若符合北京新能源指标申请条件),或通过正规租车平台解决出行需求,避免因过度依赖争议车辆导致生活受影响。
风险提示:租赁本质无保障,事前规避是关键
需明确的是,北京车牌租赁因违反《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》,相关协议不受法律保护,租客始终面临“车主违约、政策变动、权属纠纷”三大风险。此次车主离世引发的问题,正是租赁风险的典型体现。
若未来有用车需求,建议优先选择合规途径:如参与新能源指标摇号、租用正规租赁公司的带牌车辆(公司需具备汽车租赁经营资质,车辆登记在公司名下),或与有资质的亲友签订“借名买车”协议(需明确车辆产权归属,建议进行公证),从源头降低风险。
车牌租赁的“灰色属性”,决定了任何突发状况都可能让租客陷入被动。面对车主离世这类极端情况,冷静固定证据、理性对接家属、及时规划过渡,才是减少损失的核心思路。同时也需警惕:任何规避政策的“捷径”,都可能伴随无法预估的法律风险。

关注《
京科易贷》京牌小编小雨带您了解更多京牌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