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京牌租赁

北漂十年小李:没摇到北京车牌,他为何敢“租牌开车”?

2025-09-15 14:53:35 【 字体: 】阅读()

北漂十年的小李,终于在35岁这年开上了属于自己的车——一辆白色SUV停在租住小区的车位上,车窗外贴着刚办的临时行驶证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辆车的京牌,并非他摇到的指标,而是通过中介从一位退休老人手中租来的。在“一牌难求”的北京,像小李这样的北漂,正用“租赁”的方式,填补着“有车无牌”的空白,却也踩在了政策与风险的边缘。
 
小李的“京牌执念”,始于2018年。那年他刚结婚,想着以后接送妻子产检、周末带父母出游总得有车,便加入了摇号大军。可这一摇,就是六年——每年两次的“未中签”短信,从最初的失落变成后来的麻木。2024年冬天,妻子意外骨折,需要每周去医院复查,早高峰的地铁挤不上、网约车排到50名外,小李站在寒风里打车时,第一次动了“租牌”的念头。
 
他先是问了身边开京牌车的朋友,有人隐晦地说“我这牌是租的,找中介办的,三年三万五”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小李联系了朋友推荐的中介,经过了解小李属于优质租户”:“35岁,有稳定工作、没违章记录,属于‘优质承租方’,能找着愿意长租的出租方,价格还能谈。”中介口中的“优质”,正是此前京牌租赁市场里对年龄、信用的筛选——像小李这样的中年群体,比刚毕业的年轻人更受出租方青睐。
 
让小李没想到的是,租牌流程比他想象中“简单”。中介先带他见了出租方——一位70岁的退休大爷,大爷名下有辆旧车刚报废,指标空着也是浪费,想着租出去“贴补点养老钱”。双方没聊太多政策风险,只在中介拟的协议上签了字:租期5年,小李一次性付清租金,大爷配合办理“车辆抵押”(中介说这是“保障承租方权益”,防止大爷中途收牌)。
 
签完字的当晚,小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。他想起白天中介含糊其辞的一句话:“协议在法律上不算数,但真出问题,我帮你们协调。”他也查过资料,知道京牌租赁违反政策,可一想到妻子复查时的不便、周末想带家人去郊区的心愿,还是咬了咬牙——“先开上再说,五年后说不定就摇中了”。
 
提车那天,小李特意绕着五环开了一圈,看着车窗外掠过的北京街景,心里满是“终于有家的感觉”的踏实。之后的日子里,他用这辆车接送妻子复查、周末带孩子去公园,再也不用为“赶时间”“打不着车”发愁。可便利背后,隐忧也如影随形。
 
有一次,他开车不小心蹭到了路边的护栏,报保险时却犯了难——行驶证上的车主是大爷,保险单上也是大爷的名字,他得先联系大爷出面,才能走理赔流程。折腾了整整三天,才把事情解决,期间大爷还抱怨“早知道这么麻烦,当初就不租了”。还有一次,中介突然给他发消息:“最近查得严,你别用这车跑长途,万一被查,指标可能被收。”小李这才意识到,自己开的这辆车,像个“随时会爆的气球”,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出问题。
 
如今,小李依然在每月26号等着摇号结果的短信,只是心态变了——以前是“迫切期待”,现在是“既期待摇中,又怕摇中后没法处理租牌的后续麻烦”。他偶尔会想,如果当初没租牌,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顾虑?可看着车库里的车,又觉得“至少现在,它让我的北漂生活,多了点温度”。
 
在北京,像小李这样的人还有很多。他们为了“方便”选择租牌,却在政策与风险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活着。只是他们或许忘了,京牌租赁从始至终不受法律保护,一旦出现纠纷,无论是出租方还是承租方,都可能面临“钱牌两空”的结局。比起“先开上再说”的侥幸,通过摇号、轮候新能源指标等正规途径等待,才是对自己、对生活更负责的选择。
友情链接